文/ 范芊芊 来源/ PANews
4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下称“公约”),旨在规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行为。如指出,从业机构应指定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债务催收工作,并组建专业的债务催收团队。从业机构实施债务催收外包,应建立完善的外包管理制度。如因外包管理不力,造成损害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从业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
从2000多年前,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已开始放债,不良资产催收就相伴而生,直到今日仍然困扰着金融机构。在借贷和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区块链能否来新的机遇?
催收难题
传统的不良资产行业,存在痛点是催收困难,效率低,数据使用成本高,数据孤岛问题严重。并且,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当下,债务人更多、债权额度小、担保措施欠缺,基本上以信用借款为主,还款意愿不强造成了不良。同时,对于用户而言,面临的问题就是数据泄漏严重,隐私受到侵犯。
这些问题也导致互联网金融出现乱象。一是,定价难。没有数据,就陷入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循环。二是,信用传递难。贷款流程进行的不顺畅,甚至使借贷双方陷入“博弈”中,最终,导致平台增加各种风控环节,成本上升。而这些成本,都将由借款人来买单,从而让巨头和小平台之间出现巨大鸿沟。
当前,不良资产行业已进行尝试利用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各个数据公司建立共享黑名单制;再比如,互金协会一直大力推动的百行征信“信联”。但不良资产行业只是利用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并没有把互联网的金融特性发挥出来,有价值的“东西”都还在线下,并没有进入互联网。
其中最大的阻碍,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信任缺失。打个比方说,互联网是个大粮仓,数据就是仓内的粮食。粮食放在粮仓里可能会出现意外:被小偷盗窃、被老鼠啃噬……而互联网存在诸多可能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加剧了这种不信任。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最大程度保障“粮食”安全,让人们能够放心的把不良资产数据置入公开透明的网络环境中?
区块链催化剂
利用区块链技术,或许能够安全的实现不良资产信息共享。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技术集合。
从数据角度来看,区块链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所述数据结构通过密码学方式保证的其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
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整合了多种不同的技术,通过构建区块链网络,使得网络内的每一个节点都允许获得一份完整的数据库拷贝,并基于共识机制以及竞争计算来维护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的更新。
由此,通过众多节点沟通构成的端到端网络实现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从而可以实现“点对点”借贷生态:整条链成为“公证处”,证明用户链上的数据和认证没有经过篡改;在这个生态中,用户数据可以在授权后,自由流通。
这种方式,一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借贷机构不需要再向数据中介机构寻求数据,让资金方直接变面对用户,也使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拥有使用权,数据的使用更加规范。最终,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借贷成本。
另一方面使放款方减少风险,从借贷发生之初就为催收进行了各种法律手段的准备。当发生逾期或违约时,催收方能够获得不可篡改的原始存证信息,利用区块链存证确认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高效合法地介入,从而缩短对债务的尽调过程。此外,如果借款人发生违约行为,催收方能够根据哈希值比对确认出借人贷款合同和其他存证证据的真实性,及时催收。
同时,在催收过程中,电话语音记录、文字记录等也可在区块链存证,以证明自身催收过程合法合规,同时形成催收过程中新的证据约束违约的借款人。
另外,区块链技术在不良资产行业的应用还可以减少居民高杠杆风险和暴力催收等社会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平台有可能更加精准的判断借款人是否恶意贷款,骗贷、共债等让行业头疼的现象也将减少,老赖最终会无处遁形。
多位催收行业资深人士告诉PANews,实际上,区块链+催收还在探索中,国内尚未有真正落地的项目。“现在我们也处于逻辑验证的过程中,但应该不会在催收这个场景应用+区块链,而会应用在AI智能处置+区块链。”资易通CEO盛洁俪在接受PANews采访时称。
数据真实性挑战
实际上,区块链借贷生态的搭建,也会遭遇许多挑战。
首先,是数据真实性问题。在链上的数据可以做到真实、防篡改、可溯源,但如果上链前,数据已经出现造假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DCC技术负责人Cipher认为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户上传的数据是假的,这种情况,认证机构可以判断出来,留下“不做认证”或者“拒绝认证”的记录;最终会有“黑名单机制”,拒绝造假者进入整个生态系统。另一种,是用户和认证机构联合造假,这个假的数据会被真正使用,造成实际的损害。这个时候,可以在区块链系统本身引入一些惩罚机制,甚至中心化的法院、仲裁等。
其次,整个区块链借贷生态,要如何搭建?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区块链公司,在做区块链+个人数据的尝试,但如何扩展用户,成为难点。用户数据不足,会导致信用认证出现偏差,最终影响风控结果。
“目前,我们采用2B再2C的方式。”Cipher表示,先去和一些中小机构合作。而之前的数据中介,从卖数据收费,转变成认证机构。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数据的范围。之前担心数据泄露的平台,比如电信、医疗等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直接还给用户;还有原本的资金方,也可以作为借贷数据的提供方。
除了生态建立困难,区块链借贷系统本身,还会面临技术挑战。
“不管是在共识算法上,还是在整个通讯环节上,区块链本身技术还不成熟。” Cipher认为,“如果我们要提高效率,就必然要降低共识节点,让记账相对集中。这又会面临‘私有化’的质疑。” 这意味着,金融领域公平和效率,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又是另一个巨头扩张崛起的故事。